这玩意儿,大概就长下面这个样,简单地说,就是杯子 + 冰块儿,咱可以往里面倒咖啡、果汁、酒等各种产品。
就连同事蛋蛋,前段时间也在向差评君安利,说这东西可太方便了,便利店一买就有。午夜烧烤摊一坐,冰杯配酒,越喝越有。。。
差评君也翻到了份关于冰杯的报告,说是相比去年,今年社交媒体上关于冰杯的作品数量,涨了 200% 多;网友们的作品互动量,更是涨了 400% 以上。
另外在商家这一方,像是农夫山泉、蜜雪冰城、盒马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,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冰杯产品。
不过,也有挺多网友和差评君一样,有这不少的疑问,比如这玩意儿和自家冰箱的冰有啥区别,不就塑料壳子装冰块吗?
这是因为家用冰箱制冰,是先从外面开始结冰,最后再透到里面,所以冰块的内层温度其实没那么低,水里的气泡也不会排出去。
但工厂里的商业制冰就不一样了,在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( CARR )出版的论文里,差评君查到,商业制冰的方法是靠流水缓冻和分层结冰。
把一层一层的水喷洒到结冰板上流动受冻,完了还要层层挤压,逐层冷冻,所以冰块的密度要高很多,而且从里到外都冻的一样透,融化速度也就更慢。
为了保证冰块结晶的纯度,他们甚至不用自来水和矿泉水,而是有专门的设备来生产纯度更高的纯净水。
这么说吧,普通饮料杯的塑料,一般用的是 PET 塑料,这种塑料在低温环境下会变脆( 即所谓脆性温度 ),要是用它做冰杯,再加上冰块本身有棱有角的,一来二去就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把塑料杯戳烂。
而且冰杯的保质期是 12 个月,这么长时间的低温存贮和多次运输在所难免,一般的塑料材质真不一定顶得住。
至于大家平时看到的冰柜产品,多数包装都采用 PE 或 PET 软包装袋,这些虽然能抗住冻,但顾名思义,太软了,没法拿来做杯子。
所以要想保证又抗冻、支持冷链运输;又比较硬、能拿来当杯子;还要美观透明、让消费者能看见里面装啥东西,这就只能用上科技与狠活了,比如添加增韧剂等改性成分。
这样造出来的改性塑料虽能顶住低温,可又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,比如致癌物质双酚 A( BPA )。也就是说,压根就不能食品用,谁用了你就告它就完了,一罚一个不吱声。
这东西能在零下 40 ℃到 80 ℃之间保持稳定,主打一个耐高低温,可塑性强,韧性好,经常玩 3D 打印的估计都知道,简直就一个纯纯的天选冰杯圣体,但问题是:
PETG 材料的生产技术早在 1982 年,就被美国伊士曼公司给垄断了,卡了全世界的 “ 脖子 ”。
不过,龙8long8唯一官方网站这其中也不是没机会突围, 2002 年韩国 SK 公司凭借另一套技术手段也成功量产了 PETG 。
差评君就翻到了一份名叫《 2024-2029 年中国 PETG 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 》的报告,里面的数据就表示,国内市场超过 85%的 PETG ,都得进口伊士曼和 SK 的。
比如我国辽阳石化 2012 年就实现了 10 万吨级的 PETG 工业生产技术,是国内首家拥有 PETG 专利的企业;近年来江苏伊尔曼等公司,也宣称掌握了比较成熟的生产路线。
不过,研报里也提到,一些下游工厂会认为国产 PETG 的质量还有提升空间。当然一些地方企业也成功实现了小批量的高质量 PETG 生产,但规模还是不够大。
不过最后,话又说回来,为啥冰杯这两年能够流行,甚至蜜雪冰城,农夫山泉这些饮料巨头都下场,差评君觉得也有商业和消费习惯上的因素。
冰杯这个概念最先是在日韩爆火的,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龙8long8,日本一年冰杯的销量就高达 25.7 亿杯,比瓶装水卖得都好。
韩国的冰杯也比冰淇淋卖的好得多,一个连锁便利店一天的总销量就达到 100 万杯,人气高得离谱,韩国年轻人甚至放出话, “冻死都要喝冰美式” 。。。
放到国内,近几年年轻人对冰品的消费习惯也培养起来了,像咖啡、奶茶、酒水冷饮这些都是用冰大户;另一方面,国内冷链运输也日趋发达,这就使得冰杯消费的产生恰逢其时。
按《 2023 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 》的预测, 2026 年我国冰品冰饮的市场有望突破 630 亿,这个规模的概念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,天然矿泉水的市场规模也就 690 亿。
但未来的冰杯真的会像矿泉水一样人手一个嘛?差评君觉得也不一定。因为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买冰杯 DIY 冰饮啦,比如差评君。倒不是因为懒龙8long8,主要是: